嘉兴日报:责任、担当、价值---知行论坛中的律师剪影
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没有战天斗地的豪情壮举,没有顶天立地的丰功伟绩,却扎根基层法治一线,用法律维护公平,用奉献诠释忠诚,用平凡演绎最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那份“责任、担当、价值”。日前,市直机关干部“知行论坛”把他们请到了台前,而关于他们的故事,关于嘉兴的法治建设进程也更生动地展现在了人们面前。
服务中心一线的南湖先锋律师服务团
在嘉兴这片改革发展的热土上,活跃着这样一支服务团队,他们由800多名优秀律师组成,或担任各级政府部门法律顾问,服务政府依法行政,或在招商引资会场,服务重点工程项目,或在企业开展法律体检,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或在“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现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他们是南湖先锋律师服务团。他们,正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两美”嘉兴忙碌着。
剪影:马正良 浙江国傲律师事务所主任、党支部书记
律师不单是“打官司”,更大作用发挥是在非诉讼领域。比如作为企业法律顾问经常把脉法律风险。比如担任政府的常年法律顾问,为政府重大决策进行合法性审查,为国企改制、国资处置、招商引资提供法律意见,为“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政府中心工作提供法律帮助,为群体性事件处理提供法律意见建议。像杭州湾跨海大桥施工给乍浦山湾渔民造成损失一事中,我们律师就全程参与其中帮助政府部门从法律角度梳理、调解矛盾,使得百姓权益得到维护,重点工程如期开工,同时也树立了政府良好形象。
高扬 浙江群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党支部书记
2005年到2015年,嘉兴旧城改造、城市有机更新所有项目我都有参与,如省荣军医院迁建工程、嘉兴市第一医院和南湖湖滨二期征收等。作为律师能够参与政府中心工作,见证嘉兴城市变迁,我感到很荣幸。10年来,我参与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对拆迁许可行为和政府征收决定提供法律意见,针对每个征收拆迁案件提供法律支持……我们律师几乎在征收拆迁的所有环节提供法律服务,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全力保障老百姓的合法权益。我参与起草、拟定的几千份法律文书无一被法院撤销或确认违法。
遍布城乡的“家门口”法律顾问
律师不仅服务“高大上”的项目,也关心“细小烦”的事情。在嘉兴每个村(社区),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在村(社区)的便民服务中心,都建有公共法律服务窗口,由村(社区)结对律师定期来“坐诊”。便民服务中心旁的公示栏,还公布有律师联系方式,方便群众随时联系。这是我市首创、并得到全国律协肯定推广的“一村一社区”法律顾问制度。这些律师行走在乡村社区,服务在基层一线,他们开展法律知识普及,帮助修订村规民约,参与邻里纠纷调解,把法律送到千家万户。由此,他们也被基层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法律顾问。
剪影:葛振华 浙江嘉诚中天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
几年前,嘉兴就率先在全国推出“一村一社区”法律顾问制度。这是一项法治惠民工程。作为共产党员,积极参与其中,通过村(社区)法律顾问这个平台,引导群众以合法方式和理性途径表达利益诉求,是我们的分内事。谈谈我感触很深的一起服务案例。那是去年12月,我服务的南湖区解放街道菜花泾社区有位八旬老人,病重住院期间就自己的赡养及遗产继承事宜点名要见社区律师。次日,我和社区干部去了医院,向老人耐心讲解相关法律规定及具体操作方法,得到了老人肯定。这本是一件小事,但老人的执著相见及对我们的认可,才是村级(社区)法律顾问的价值所在。
徐玉萍 浙江嘉洲律师事务所青年律师
我来自王店农村,我家乡的人们很淳朴。成为律师后,我一直想为家乡人做点事,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正好遇到司法局设立村级法律顾问这个好机会,我就报名参加了。因为我熟悉这里的风土人情,所以工作开展得很顺利,村里群众对我也很满意。
可亲可敬的百姓律师
在嘉兴,翻开本地报纸、拧开车载电台、打开本土电视节目,我们总能看到、听到诸多的本土法治故事、法治节目。以案说法,现身说法,故事普法,在一个个生动的普法讲述背后,一个个繁杂的矛盾调解背后,一个个一打就灵的法治热线后面,是众多百姓律师的热心和付出。
剪影:王爱华 浙江兴嘉律师事务所主任、党支部书记、嘉兴市人大代表
王爱华从1999年起从事律师工作,先后获得过市十大杰出青年、省优秀公益律师等荣誉称号。《小新说事》是嘉兴收视率最高的一档电视节目,自从王律师在节目中担任随行律师后,认识他的人越来越多。而王律师也越来越关心老百姓的“家长里短”,随时随地接受热线答疑,跟着摄像机穿梭在街头、社区、学校、企业,哪里有新闻热点,哪里就有法律点评,作为随行律师11年来,他已说事讲法逾万个。 在王律师看来,“作为律师,维护社会公平、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也很重要,这体现了律师的一种社会责任担当。能用自己的特长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帮助,再忙再累,我也感觉值!”
令人暖心的法援团体
需要法律帮助怎么办?拨12348,法律援助找司法。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为困难群众或特殊群体免费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惠民制度。近年来,我市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工作网络,畅通绿色通道,广大援助律师热心踊跃参与,高效优质服务,努力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2011年以来,已累计接听接待法律咨询11万多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8万余件,受援人数达5.5万人次,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5亿多元,及时有效地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每一名困难群众手中。嘉兴市法律援助中心也先后获得“全国法律援助先进单位”、“全国法律援助为民示范窗口”等荣誉。
剪影:凌晔东 浙江君胜律师事务所主任
简单来说,我们是在司法局的领导和法律援助中心的监督下,依法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为经济困难的群众,以及依法应当得到法律援助的受援人员提供高效优质的免费法律服务。说个具体案件吧!2014年春节后刚上班,几个外地女士手持市法援中心公函急匆匆找到律所,请求法律援助。她们都是嘉兴一企业员工,企业未与她们签订劳动合同,已拖欠工资近10万元。为逃避欠款,企业还更换了法定代表人。她们向劳动监察机关投诉,被建议到法援中心申请法律援助,并提出劳动仲裁。我们对案件做了分析,认为是一起典型的恶意欠薪案。鉴于欠薪业主通过不确认劳动关系、相互推诿的行为,符合涉嫌恶意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构成要件,我们建议受援人员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我们及时将案情进展向市法援中心作汇报。 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该案后,对涉案人员刑拘,最终让涉案企业向受援人员全部支付了所欠薪资。该案的成功办结,不仅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给恶意欠薪企业敲响警钟,避免了集体上访事件的发生。
在传承中前行
律师制度从恢复重建到现在,已整整走过35个年头。从最初的法律顾问处、国资律师事务所,到现在的合伙所、个人所,从全市最初的8名律师,到现在的800多名律师,可以说,随着法治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市律师事业取得显著发展。目前,全市800多名律师中,党员律师307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4名,既有从恢复律师制度开始就从事律师工作的功勋律师,也有刚入行的80后、90后。他们坚守勤勉敬业、诚信为民的工作理念,在传承中前行,在创新中发展,涌现了一大批先进人物和领军人才。他们已成为我市法治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剪影:崔明刚 浙江开发律师事务所律师、市律师协会副会长
我是律师制度恢复以来的嘉兴首批律师。一开始的环境是比较复杂的。随着法治社会的不断发展,律师行业也迎来了执业环境的春天。中青年律师都应该珍惜。怎么珍惜?就是要严格遵守律师执业纪律,恪守执业规范,维护律师形象,敬业、勤勉、尽责、规范,传承律师的优秀传统和品质,做好薪火相传的接棒工作。
陈昱 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主任、党支部书记
我们的条件确实好了很多,但也面临着新思维、新技术对律师传统工作的挑战。当前,互联网、知识产权、海事海商、资本市场等新的业务领域不断涌现,这都是30年前不能想象的。可我认为年轻律师传承前辈的优秀传统、勤勉尽责做好法律服务的精神并没有变。
吴碟 浙江兴嘉律师事务所青年律师
如今这么好的法治环境和执业环境,作为青年律师更应该尽己所能去服务大众,传承律师的优秀品质。实习期间,我跟着老律师办过一个案件,也由此确立了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那是一起刑事案件,被告人一旦被定罪,将被处十年以上的刑期。我们到看守所会见被告人20余次,他始终不认罪。律师几乎把案卷材料翻烂了,发现证据上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他可能是无辜的。前后写了十几封的法律意见书,也因为律师的努力让案件因证据问题两次退侦。最后,法院完全采纳我们的辩护观点,被告人无罪,当庭释放。法律面前,只有真相才具有绝对的权威!刑事诉讼的目的就是追求真相。我想这就是作为律师应有的担当,应该追求的价值。我想为正义发声,向真相致敬!
《嘉兴日报》2015年11月24日第2版